图9 双鞘流技术示意图
仪器通过两个通道来完成白细胞的五项分类。其采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技术(Cytochemistry)的原理是经典的细胞分类技术,此染色剂中含有溶血素及氯唑黑活体染料(Chlorazol Black E)。在仪器的LMNE检测池中,全血样品与染色剂充分混匀,在35℃条件下进行孵育,此过程的作用是:① 溶解红细胞 ②对单核细胞的初级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特异颗粒进行不同程度的染色,同时对细胞的膜(细胞膜、核膜、颗粒膜)也进行不同程度的着色 ③ 固定细胞的形态,使其保持自然状态。由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对染色剂的着色程度不同、每种细胞特定的细胞核形态和颗粒的结构造成光散射的强度不同,产生了特定的吸光率。
多角度偏振光散射白细胞分类技术(Multi—Angle Polatised Scatter Separation of white cell,MAPSS)其原理是一定体积的全血标本用鞘流液按适当比例稀释。其白细胞内部结构近似于自然状态,因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具有吸湿的特性,所以嗜碱性粒细胞的结构有轻微改变。红细胞内部的渗透压高于鞘液渗透压而发生改变,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从细胞内游离出来,而鞘液内的水分进入红细胞中,细胞膜的结构仍然完整,但此时的红细胞折光指数与鞘液的相同,故红细胞不干扰白细胞检测。在鞘流系统的作用下,样本被集中为一个直径30μm的小股液流,该液流将稀释的血细胞单个排列,然后通过激光束,激光照射于细胞上,在各个方向都有其散射光出现。0°为前向角散射(1°~3°)光,可粗略地测定细胞大小;②10°为狭角散射光(7°~11°),可测细胞结构及其复杂性的相对特征;③90°为消偏振光散射(70°`~110°),基于颗粒可以将垂直角度的偏振激光消偏振的特性,将嗜酸细胞从中性粒细胞和其它细胞中分离出来。④90°垂直光散射(70°~110°),主要对细胞内部颗粒和细胞成分进行测量。这四个角度同时对单个白细胞进行测量和分析后,即可将白细胞划分为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ABBOTT的五分类法定量很有意思,不用传统的体积定量,而是采用数量定量,每次计数时完成10000个细胞测定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