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14|回复: 5

[分享] 研一,导师让去实验室跟师兄师姐做实验,但是每次去实验室师兄师姐都让我回去玩,不用过来。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8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8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导师的想法是:给师兄师姐帮忙,顺便熟练下操作。
但是师兄师姐?情况蛮多。
1、善良且自我
这个情况多发生在课题做到高潮的高年级学生(比如博三博四)。
我们自己的课题都忙得不行了,我哪有空教你个新人?指望你帮忙?把实验做坏了怎么办?还得我浪费时间重复,还得我浪费脸皮和口舌找老板要宽限时间、要经费重买试剂。麻烦。
那让新人干杂活,比如洗涮、整理、标记行不行?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干不出欺负新人的事儿。就我自己而言,我也一直认为,研究生是搞研究的,刷自己的瓶子、插自己的枪头、擦自己的桌面那是科研的一部分,但是让别人来刷自己的瓶子、插自己的枪头、擦自己的桌面就是压榨,除非你也帮别人干。
2、科研压力过大
这个情况多发生在运气较差的中年级学生(比如博二博三或者硕二上学期末)。
就问你,让师弟师妹帮你干活,成果怎么分配?!论文和专利好说,加个名字就行。那idea怎么办?
我刚做完前期探索性实验在处理大数据,发现24个靶基因有潜在作用,或者表达有变化或者都有关键结构,我现在自己课题还没着落呢,我想着自己先依次过表达+小干扰过一遍,之后挑有用的继续研究深层机制。现在来了个师弟,帮我干活,那我发现的24个潜在基因要不要让他跟着做?万一分他12个,他筛出来几个有用的,我自己的12个全部negative,我该不该向师弟再讨要一两个来做?好麻烦,算了,还是我自己做吧。
解决的办法?我就说我自己的。
厚脸皮,不动手,全程跟。
硕士一年级,第一学期,我只要一下课就往实验室跑,问师兄师姐做什么实验,然后站旁边看着,顺便陪他们聊聊天。现在想想,那一个学期,光看着我师姐常规操作细胞(复苏、传代、种板、转染、刺激、收获、冻存),我至少看了50次,做流式至少20次,WB至少100块胶,常规分子克隆至少10轮……哪怕都是无聊重复,看得自己都记得住了,都全程看着,不碰手机,带着脑子看。偶尔师姐加样加昏头了,我还能告诉她加到哪儿了。逐渐获得了师姐信任,从看,到递东西,再到师姐临时出门我顶上加加样,最后到放假师姐回家(师姐外地的)让我帮着隔一天照看下老鼠、合分笼、配繁、检测基因型(我本地人)。
后来我自己上手了,我自己读博了,现在自己当老师了,发现这一个学期我收获特别大。看着师姐成功,我知道成功该是什么样;看着师姐失败,我也知道什么地方会犯错,犯不同的错会是什么结局;关键是常常在一起,学来了很多师姐在protocol外的小技巧,比如怎么对付那台经常崩电火花的neon,哈哈。
大家混熟了,聚餐时,师姐说,她很欣赏我的一点就是能耐着性子看重复的东西,而且我这么个沉迷游戏和短视频的人,看实验时哪怕在等(比如师姐在慢慢加96孔板甚至384孔板)也不碰手机。信任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8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心疼你,但又莫名感觉有点可爱是怎么回事哈哈。其实这个问题真的挺常见的,首先大部分导师都是不怎么管学生的,尤其是刚进来的青瓜蛋,但这并不是说导师是故意不负责任,只是他们真的顾不过来。导师,尤其是大牛,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科研上,教学和指导学生慢慢变成了副业,想当初我的导师哎......不是在做项目就是在外面开会开讲座,一学期都见不了几次,但组会倒是开得勤,嗯(说到组会,心跳又快起来了)。
所以,导师一般都会把小青瓜们托付给师门的师兄师姐,大家一定对这句话很熟悉吧,“哎呀XXX是咱们师门的新成员,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了,师兄师姐们平时多带一带,多关心一下,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他们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此时你和师兄师姐们分为了两个阵营,彼此观察着,终于你忍不住了,悄咪咪跑到实验室,“那个,师兄师姐好,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呢?”,实验室顿时沉默三秒,“emmmm,其实也没什么要做的,要不就,你先去忙别的?”突然间,心里有了一阵轻松的感觉,嘿,不用忙实验了,先回去撸两把王者!


可是久而久之,你心里开始疑惑了,每次来实验室,他们不是叫你回去,就是叫你干些杂活,一些核心操作根本轮不到你,于是你开始慌了。你知道这样下去根本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对自己的文章帮助也甚为,这下下去怎么能出成果,怎么能好好毕业呢?一股焦虑涌上心头。
这个问题现在回想起来还蛮好解决的,但我当时和你一样,初入师门什么都不懂,懵圈到不行,一度以为师门是在故意孤立我哈哈,但后来熟悉之后也说开了,其实只是因为大家还不熟,再者自己当时知识和能力都不够,没办法一下就让我接任务。
在我当时困惑到不行的时候,终于鼓起勇气在一次组会结束时问了大家是不是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你们说出来我可以改,但能不能不要不理我(好傻)。说完之后大家愣了三秒,突然哄堂大笑了,就像我解释了一下,然后一起去吃了晚饭唱了歌,聊了聊天,关系一下近了不少。从那以后,他们慢慢也开始让我跟一些项目了,随着知识的积累,我也开始着手做一些又分量的任务了。到了第二年,我也开始带领师妹师弟了哈哈。


所以给你的建议有以下三点

  • 不要羞涩胆怯,可以买点零食水果热热场,平时师门活动积极参加,主动把距离拉近。
  • 有需求可以直接提出来,但要表明你能为这个项目做些什么,积极主动一点。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跟跟项目,这个一般不会被拒绝的,跟的时候仔细记录,留意一下大家疏忽的点,等开会讨论的时候说说自己的见解,相信我这招真的爆好用,一下子就能让全场对你刮目相看。
  • 不要忘记学习进步。这个学习是指自我督促,研究生阶段基本是没人压着你学习的,你想要接受核心任务,就必须要不断积累知识,把自己变强,只有你有能力了,你才有资格独当一面。
加油吧小萌新,读了研也相当于进了半个社会,人情世故的问题要开始慢慢接触了,不要慌张不要焦虑,谦虚做人踏实做事,相信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8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帮助老板带过几位学生了,我在这方面完全称不上专家,但也有一些体会吧。
之前带我的人经常跟我大谈一套教学相长、相互精进的理论。我一开始并没有买账,认为你有这个技术,把它传授给我不就行了?至于你自己学到了什么,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所谓“教学相长”,不是假惺惺的谦辞,就是甩锅的遁词。
但是到了一个对于未知事物的研究领域,我发现带学生就遇到了两重矛盾的问题。一方面,我想做的这个课题我自己并没有全面的把握,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细节,我需要学生去亲历亲为地完成(而不是把问题推给我)。另一方面,学生的资质高低非常明显,但即使是最聪明的学生,那些聪明程度远远在我之上的学生,也缺少解决问题所必备的素质。
所以我对所有学生都说,你不要着急入手解决问题,你要先有一个漫长的准备过程。你首先要积累,即使不能短时间内补足基础知识,也可以尽量多观察一些别人的实例。我们都知道懂得2000个英文单词就可以开始看懂一些简单的英文书报,其实科研上手也类似,没那么难的。须知2000个单词也得花一两年才能掌握,正如科研的基础知识最快也得数月才可以从零开始入门。
搞湿实验的,我要他去看文献,去批判性地阅读,去臧否领域内主要的课题组的热点工作并梳理学术发展的脉络。搞计算的,我让他去看本领域的基石性教科书,让他去复现经典的算法,跑通流行的工具包。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聪明而水平高的可能一个暑假就成为了专家,底子差一些但愿意去学习的也需要大半年吧。
等学生们有了基本的武器,那就可以去面对问题了。至于实验技术什么的,特别是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技术,都是次要的东西。大部分实验技术容易掌握,要太难了(难度超过western blotting,或者超过qPCR,或者超过Suzuki偶联)就干脆外包最好。有一些前沿的实验技术,我去参加一个三天的培训活动回来就自己能搭得出来,所以我觉得锻炼动手能力不是我们进行学术训练的核心目标。
在获得基本能力后的阶段,就有了非常愉快的体验了。前期下一些功夫,后面的收获可谓是立竿见影。经历完这样准备阶段的同学,他们可能自己无法意识到,但每次meeting都会带给我新的惊喜。前期是我指点他们如何做,到这个阶段他们在不断给我提供新的知识,并促使我去潜入其中有了更深入的发现。这就是教学相长。
在这个阶段,本研的同学,我一般会把idea告诉你,然后让你去实现。研究生同学,我绝不会指示你做啥,你这个时候必然比我强,我再瞎指挥是会被你鄙视的。我会告诉你我们的资源是啥,我会告诉你我们课题组的研究风格是啥,我会跟你探讨这个领域的前沿是啥,我还会告诉你我在这方面踩过什么坑。我也有的时候会告诉你我的想法是什么,但这只是帮助你打开思路。你必须自己提出问题。一旦问题有了,我们可以一起打磨它,一起把它从一个模糊的想法发展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
有的同学是能够理解的,非常认同地照做了,这样自然很好。有的同学不理解,满怀狐疑地去做,我也会尽量让他看到自身的点滴进步,聚焦正反馈,不至于丧失信心和兴趣。还有的同学非常焦虑,觉得必须马上上手,那我也只能是根据他的自己的意见,尽力帮助。总之研究是一条黑暗中的苦旅,失望和怀疑是常态,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有足够定力和长远思维的人才能走下去——可悲的是,这样的人仍有极大的可能走在一条歧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8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在10.18
没想前两天随意一个回答直接破K了,还直接把这个一开始没什么人关注的问题干到热榜了。真是很意外。
当然更意外的还是评论区的很多小天才,他们明知道我是一个从石头缝里一蹦出来就会做实验的超级封建学术官僚(给自己贴金)居然还敢来刚我
不开玩笑,说几句简单的,认真但是可能友善度比较低的心里话
我不喜欢人舔我,舔我我不会多得几百块,也不会对我实验和发文章有任何好处。我所有想表达的重点,我怕有人没看懂,都已经核心标黑,我不知道是因为那句嘴甜还是什么让很多小天才阅读理解存在偏差。
我在乎别人舔我吗?一个师弟吹我几句牛逼我能精神高潮到学位都不要了?
我说的一向是做事的态度,你对自己负责,对你自己的工作和实验上心,让我看到你的态度,我才会对你负责
而做人做事的最基本礼貌和尊重,我一开始以为是个成年人都有的,都能明白的道理,都不想强调放正文里,结果评论区真是让我开了眼。
在此我正式提出最终的解决方法就是:
任何觉得礼貌待人,认真做事,和师兄搞好关系,从他学习,这一系列操作就是跪挣钱的人,我觉得高等教育已经容不下你这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了,建议自起炉罩,干翻我等学术官僚,让我们没饭吃,饿死。
分割线,以下为原回答
---------------------------
作为一个带过多届师弟师妹的实验室大师兄,且目前仍然在带新人研一的博士生,这题我太会答了。
从导师的层面讲,无非就是导师不想把带新人实验上手的工作自己搞,于是希望能够让手底下的学生带新人,等教会了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日常运转和仪器设备的预约,测试等,能够自己做点简单实验了,就会直接把想好的idea给你试着做了。
毕竟导师屁股后面每天一堆事,没时间也没那个功夫把纯素人带上手(最重要是没这个耐心和脾气,除非你是第一届学生)
从师兄的角度出发。那就太简单了
嫌你耽误事!
嫌你耽误事!
嫌你耽误事!
重要的事我说的直接一点,也不要觉得师兄是针对你,刚来的新人什么不懂,让你帮忙,仔细想想除了洗瓶子等简单操作,你还能干点啥?
我让我师弟给我做实验,三个产物能给我干没两个,最简单的反应能开一个多小时, 产物纯度还完全不能用。
一个反应要三天,最后直接干废掉,把我进度推后好几天。
你能想象一个搞有机的博士生生存压力多大和导师能有多push
带师弟这事儿纯义务,谁也不欠谁什么事,和你也不会有什么恩怨瓜葛,等真你上手了,也不一定能给这个师兄帮多少忙,打多少下手,大概率是干自己课题了。
所以,嘴甜一点,人机灵一点,手脚勤快一点,做实验的时候一定心细,自觉没事的时候多看看文献,能听懂组里文献报告和工作报告,对组里的工作有个了解。师兄对你能力和态度有了认可,自然会用心带你。
不要发生以下情况
师兄叫你你不来,师兄没事你撒泼
师兄教你你顶嘴,师兄喊你你转身
嘴上天天有课,晚晚作业
实际偷懒耍滑,能躲就躲
你想的很多小心思,大师兄都从这步走过来的,基本上大差不差都明白
说一千道一万,不是指责你,也不是埋怨谁
就一句话
不耍机灵,听从指挥,心生问题,请教为主,礼貌对人,认真做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原回答做几个补充:
1.原答案主要是提供师弟师妹一个更好的学习实验方法,我不赞同研一在没有知识储备情况下上来直接做实验。如果你一张白纸就上来学习实验,一个是你学不到有用的,二个就是会遭师兄师姐的不信任(隔壁课题组研一的三个人,还没开学就来实验室了,但是在实验室就是帮师姐洗玻璃皿、吹罐子,已经磨灭了当初对实验的热情);
2.知识储备从哪来?你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在网上都能搜到对应型号的datasheet;与你同方向已发的文献中,有的会提供实验参数和工艺流程。



关于光刻胶S1813的工艺参数

上面是从S1813的datasheet中截图的,已经清晰地提供了匀胶厚度、热板温度和时间、曝光能量以及显影时间相关建议;



文献中工艺步骤和实验参数

上面是从与我研究方向相关文献中的文章补充材料里截的图,清晰地列好了制备步骤以及每步需要的材料和实验参数。
你多看看这些资料,有了实验相关的知识储备后,再去找师兄师姐。稍微有人性的师兄师姐都会觉得你是个不错的师弟/师妹,比你上来就问“这个是什么东西啊”要更有欲望去教你。
----------------------以下原答案----------------------
想起自己刚研一的时候,也是想着跟着师兄做实验,但是每次师兄做实验都不告诉我,所以研一基本是我自己在实验室摸索工艺和流程。
后来自己到了研二,成了师兄,开始有我的师弟师妹陆续问我什么时候做实验,想跟着学习一下,这才发现自己成为师兄这个前辈角色后,也不太喜欢让他们来看我做实验。当时师妹有些着急了,我分析之后告诉了她几点原因:
一、研一以课程与文献为主。我相信绝大部分学校的硕士教育,包括博士教育,都是把课程堆在研一一学年就上完的,其实课还是不少的,每天你不多的空闲时间,能用来做什么实验呢?基本上你上完课跑过来,我的实验已经开始很久了,你可能学不到有用的实验工艺。并且我认为研一的学习优先等级应该是“课程>文献>实验”,你需要在研一阅读很多文献,才能迸发自己的灵感,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找到新的可以做的创新点,并作为你未来三年研究的方向;
二、你为了什么做实验?我始终觉得,有目的的去做实验比你盲目地学习实验要更加重要。在刚刚说的“阅读文献”基础上,你了解到了自己有兴趣的研究方向,同时在每一篇文献里会有作者自己做实验的一些工艺流程以及参数,于是你可以同时获取实验总体流程,以及你来做的话需要用到什么仪器、每个仪器它的设定参数有哪些、一些工艺需要注意的地方等等等等,在你有了这些认知之后再去接触仪器,再去学系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你会发现自己带有很强地目的性并且很快就注意对自己方向帮助重要的地方;
三、师兄师姐可能需要效率和实验保障。说白了,如果在旁边有人学习,或多或少会问些问题,这对实验的效率影响很大;如果你想要来学习操作,在效率降低的情况下,你可能会破坏师兄师姐的实验。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我们课题组主要研究一些新材料来应用于FET器件,一个不到指甲盖1/256大小的东西,其实验周期可能需要2-5天的时间,如果仪器被别人占用和出故障,实验拖到两个礼拜是常有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你敢说“诶师兄/师姐,我来试一下吧”嘛,你要是一个小心没夹稳,器件掉地上了,可以说一周的辛苦白费了。
以上主要是我这个专业领域里的实验经验,以及对师弟师妹想要学习的看法,每个领域的实验操作不尽相同,所以仅作为参考,让你能从侧面去了解师兄师姐可能是怎么想的。想要学习实验当然是值得表扬的,但是何不选取一条最优学习方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