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48|回复: 5

[讨论] 为什么中国医生人均诊治病人数量远高于美国医生,但还是很多人认为美国医生水平更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6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在这大言不惭地对比中美医生的,尤其是某些行业内真正懂行的,比如某张医生(不知道他现在还是不是医生了,有没有注册执业地点,还是只是单纯走网红路线了),都是道德败坏。
中国医生和美国医生,能放在一起比吗?他们是同一种东西吗?
中国的医生就是廉价的机器维护员,牛马维修机,中国医生自身也是牛马。
中国挂号费多少钱?美国多少钱?
中国医生收入多少?美国医生多少?
中国医生什么社会地位?美国医生什么地位?
你比,你比什么呀你比。
以上都是次要的,而最根本的是,中美医疗的目的就不一样。看看国家医疗投入就懂了,美国是咱们的多少倍?
美国医疗什么目的我不懂,也许是为了赚钱,也许高投入是为了拉选票,但总归有冲击高端医疗水平的动机。
而我们的目的呢?我们的目的就是使劲压榨医生的劳动力,从而花最少的钱,维护住青壮年牛马的劳动力,同时维护一个“稳”字。除了老干部病房,我想不到有任何冲击高端医疗的动机。
所以,你们拿个农村孩子跟各种二代们比,你比什么呢你比?比完了你们还不忘挖苦挖苦农村孩子,说是农村孩子不够努力,不够积极,是农村孩子道德不行,你搁这装什么大尾巴狼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美国医生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中国,这就是事实。别听网上瞎吹中国的手术技巧怎么强,美国的手术技巧怎么弱,那叫段子。
有人还吹医生去美国MD anderson中心访问,然后做了一台手术,展示出极高的手术水平,让所有美国医生围观。
很多人信,但这就是扯淡的,访问的中国医生在美国根本就没有手术资质,美国法律之严格,你哪来的可能。
别小瞧美国医生手术水平,大多数技术扎实,要求很高,否则美国律师早就盯上了。
再说两点很多人不知道的:
第一 美国胰腺癌整体的5年生存率全世界第一,达到11%,中国大约是5%,不少国家是3-4%。如果美国医生手术这么差,怎么可能做的到?
胰腺癌的难度大家也知道,属于相当高的类型,如果胰腺癌手术人家做的不错,其余的可想而知。
第二 中国的人均医生数和美国差不多。
你们可以查最新数据。中国医生400多万,美国医生110万左右,或者我以后列出。中国人口14亿,美国人口3亿多。
中国的医生人均手术量和门诊量不可能远比美国高,两者的医生比例就是一个等级。
你们看到的是取样误差,中国一些顶级医院的医生来回答,确实非常忙,病人非常多,很可惜,只是少数。可是那么多地级市级医院,病人少很多,想挂就挂。
还有不少医院,门可罗雀来形容,只是很多人根本就不去看。
为什么现在过度治疗这么多?不光是因为过度治疗能挣钱,还因为病人相对少了,不够用了,医生没活干,只好想办法放宽指征招揽患者。
所以有很多没有手术指证的患者,被医生拉去手术。
请小心,一定学会我的理念,大病第一原则,要核实医生的诊疗建议,以保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了那么多,
先进的设备设计、甚至手术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什么情况?
做了那么多,
动不动就各种牛逼大会的手术直播,
也没见发达国家的医生来进修、学习,大概是是他们不愿意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故事纯属虚构!
刚工作的时候,crrt机就放在科室里,一年能用几次。我问“为什么没人用?”
科室的四大金刚不回复我,科室护理红人说,“医生没有资质。”
资质这东西谁发?笑死!
我就顶着攻击,自己干,一周七天三天在加班。
最后开展起来了,没人说没资质了,我被调走了。三个月没在临床,让我自己思考错在哪里。
知道自己错了后,被调到门诊,不能再干重症。
急诊门诊要求更多比如一氧化碳中毒的不能接诊,因为没有高压氧。
我顶着压力接诊了一栋楼一氧化碳中毒的很多人(新风系统入口对着楼下汗蒸房烟囱导致的。)。
最后这群人恢复的很好。
科室突然开会学习一氧化碳中毒指南,我最后一个发言,我说,“这个指南很有特色,一氧化碳中毒需要做高压氧几十次,为什么?入院一氧化碳几乎就排没了,为啥要一直给病人做高压氧。再者说,这个指南最后写的那些治疗方案,谁敢执行,反正我不敢。”
最后讨论结果,有争议,也要按照指南来。
我感觉说的对啊!
再不对,门口分诊台还给我留了个位置。
我这种人很多,能上到硕士、博士都不容易,工作和上学不一样,外行领导内行的哪里都一样,包括急诊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纯从看病人数量来讲,我们绝对是碾压性的。我们做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时每天看120个病人,美国每天看30个病人就不错了。到我们医院的就诊大厅内人来人往,人山人海,简直是世界上最拥挤最繁华的地方。而美国的大医院,我在旧金山时,那些大医院里静悄悄,环境很好,就是看不到病人。
美国的医疗确实有过人之处,就拿我们皮肤科来说,他们确实各项工作都做的很仔细,就是把每一个细节都搞得很清楚。
皮肤病本身很多少见病,每周讲一次大课,讨论疑难病例,就是把病人安置在病房里,这个病房大概5-8平米,只有一张小检查床,这个病人的所有病史,检查结果全写在上边,我们所有来参加讨论的人都能看到,很多病我都认识,但他们做的更仔细。
然后大家看完之后开始讲课环节,请来全市最优秀的专家讲各个疾病的进展,比如银屑病的生物制剂治疗,血管瘤的治疗进展。然后进行临床病例讨论,一个管床医生把前面我们大家都看过的病人的详细资料,包括临床、病理、影像及实验室检查全通过幻灯片展示给所有人员看,看完之后大家集体讨论诊断及治疗方案。每个人都可以发言。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个病人表现为持续不退的风团样皮疹,抗组胺药无效,小剂量激素也没有用。组织病理极有特殊性。我当时站起来说这个病人可以试用一下氨苯砜,我认为这种药物应该有效。
其实,我们科也是这种讨论流程,大体上是一样的。但我们因为每周需要讨论的病人太多了,细节上就要粗糙的多,甚至找不到专门讨论的场地。有些他们能做的我们还做不起来,比如测序这些工作也刚进入中国。
也就是说,论数量,我们过的桥比他们走的路多,但真正深入及前沿性质的美国还是要领先一筹。甚至他们临床上发现了什么会立刻到实验室去做一些基础的出来。
他们的人种多样性也是某些研究可以深入其中之一。比如美国有各色人种,就有人研究黑白人为何免疫功能存在差异,为何黑白人连移植排斥反应都不一样,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都是可以与临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再深入一点,不就可以揭示移植排斥反应的真相了。
他们更易在一个方向上非常深入,而且设计精巧。一个是各方面基础设施完善,官理也很完善。
我们都说美国人看病难,我也算见识了他们的各种看病风格。
教我做实验是个25岁的华裔,他天天腰背疼痛,他们的社区医生天天让他做物理锻炼,就象国内理疗这种,好几个月也没用。我看了好几次,这么年轻就有腰腿疼显然不对,最后决定过问一下,我问了他几句,就告诉他,他是强直性脊柱炎,应该立即看风湿科医生。他上网一查确实应该是这病。
我的房东是个78岁的华桥,她经常心梗心衰,打急救电话,美国医生行动迅速,很快就把她送到医院了。美国人平时磨磨蹭蹭,急救时一点不含糊。我房东心梗几次都没有死掉。
美国医学家在细节上做的确实胜过我们,是有我们中国医生该学习的地方。
当然我们也在不断的进步,基础设施再好一些,我们也可以步子更大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