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的 vivo 大概是醉心于「东方美学」这个概念的。
从 vivo X Fold 的华夏红、vivo S16 的颜如玉,到如今 vivo S17 的山海青,无论是对命名的选择,还是对 CMF 方案的探索,都显露出他们对东方审美的表达追求。身为工业设计师,我也非常好奇,手机的 CMF 还能有什么创新和突破呢?带着这一疑问,我揣着 vivo S17 穿梭于山林溪水间,漫步于城市的转角和巷尾,看看新工艺能给 vivo S 系列带来怎样的新表现。
直到 vivo 的朋友们告诉我,这款玻璃背盖上使用了「粒子水墨」的新工艺。
这是一种带有极细微磁粒的立体颜料,能通过控制磁场的方式来控制上色和图形的变化。因为磁场的加入,所以在图案成型的过程中,既有「形式」上的可控与确定,又有因磁场的不确定性而存在细微的差别。于是,形成了这样有立体感、有颗粒感、有规律有层次,但又仿如天然形成一般的随机图案。
因为审美是根植在文化中的,它是人人皆可知、人人皆可接触的。所以,同一种工艺所呈现出来的审美趣味,不应该由产品定位的高中低来厚此薄彼。
这就是这项新工艺需要在可控、规模化上下大功夫研发的原因之一。
于是乎,我们才会看到 vivo S17 的标准版本和 Pro 版共享了这一特殊的全新 CMF 设计,它们在审美趣味的表达上是完全一致。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标准版作为整个系列的基石,用市场规模要求研发和供应链把这项新技术做到了稳定和可靠的标准。
每每拿起 vivo S17,我还是会忍不住摇晃一下手腕,观赏它那仿佛会流动的立体光影。这与它是标准版还是 Pro 版无关,就是这一摇一晃间的光影流动,就足以令人停留片刻,在把玩中神游山海,在出神的休息后继续赶赴下一场欢聚。
vivo X90系列和vivo X Fold系列的华夏红,S系列的颜如玉、山海青,都大胆亮出了中式美学的底色,也向用户和市场展现了vivo品牌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表达和坚定传承。这些设计有的贵气,有的灵动,但他们始终不曾与时代脱节,也始终坚持着与传统文化的高度连接。
一个值得分享的好设计,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的,可以是技术角度,也可以是文化角度。
vivo S17的CMF设计,在技术上不走UV转印、镀膜等保险且成熟的技术路径,而是另辟蹊径,用自带灵动属性的粒子水墨在手机后盖上作画。设计的内核回归到文化层面,颜如玉和山海青两个配色,通过现代科技技术,实现了充满生命感和呼吸感的美学具象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