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22|回复: 5

[分享] 如果有可能,你希望哪类药品的价格能降下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1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生病本就难受,药价再贵点,钱包也开始胃痉挛。有没有那么一类药,你总觉得买得心疼?感冒药、慢性病用药、心理科的药……哪一类最希望降价?如果药价能更亲民,是不是大家也会更愿意规范治疗了?
提示:不鼓励讨论非正规的购买渠道,和在中国大陆不合规的产品;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3723906994598048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1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最希望的就是最平常治疗感冒发烧的药物能把价钱降下来,以前在农村感冒吃药都是医生配药,从好几个小瓶子里配几样小药丸,几块钱的价格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也可以说吃了马上就见效。
现在有个伤风感冒,发烧什么的,医院就让打点滴,一次一两百块,关键是他们能让你输液好几天,效果也没有以前农村医生配的药效果好。
我记得有一次在北京,感冒了输液好几天,花了一千多也不见好,我就直接回我们老家了,找我们村的医生打了两针就完全好了。不过这是15年的事了,现在农村的医院药物价格也都涨起来了。
另外一点最希望降价的药就是治疗婴幼儿疾病的药物,真的贵死了,不但贵,很多医院、门诊存在滥开药物的情况,让你一买就好多盒药,只管挣钱不讲良心了他们都!
所以大多数时候也不去医院和门诊买药了,小问题直接上“京东买药”。前段时间还买了↓


用来改善头皮屑的问题。还是很好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1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路上,或修行、或享受、或体验,任何一个人都逃离不了生老病死。
家中老人日渐年迈,生理机能日渐下行。不用住院,生活能自理,已经很感恩的生活了。日常用药自然免不了,尤其是需要长期服用的,{京东买药}也可下单:
如有可能,希望几类常用药的价格可以更加亲民:
1、降压药
高血压只要得了,几乎是药不离身了。中成药、西药都要坚持服用,除非因长期服用已有明显副作用,医生会调配其他的药。
2、神经类睡眠药
老人长期睡眠不好,神经衰弱,有些睡眠类药是处方药,是要到医院才能开出来的。老人家如身体不适,到医院对老人来说,很困难,身心俱疲惫。也能在{京东买药}下单购买,这是非常方便的。
3、止血药
碰着摔着,流了血,家中老人如出现突发情况,是非常需要下单购买药品。
4、膏药
身体疼痛、腱鞘炎等症状,有时是需要长期贴上独角膏药的。独角膏药在很久以前价格非常低,这几年不停涨价。这次{京东买药}有9周年店庆之际有了优惠活动,看了下一盒在60几元。像腱鞘炎等症状,是需要长期敷用这种独角膏药的。不然严重的话,可能需要手术的。一盒里8个小块,可以敷用8天,费用算下来,不算小。

以上几种药品都是普通家庭常用的药,或将来可能常用的药。如果{京东买药}的优惠活动再持续久些,那真是太好了,太惠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1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医疗体系中,部分药品价格过高的问题确实对普通民众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那些不在医保范围内或自费比例较高的药品。


结合当前药品市场现状和普通患者的实际需求,以下几类药品的价格若能有效降低,将对大众健康和经济负担的减轻产生最直接的意义:
1. 高价进口特效药与创新药

许多进口特效药(如抗癌靶向药、罕见病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因专利保护、研发成本高等原因价格昂贵,且多数属于丙类药品(完全自费)或乙类药品(需较高自付比例)。
例如,醋酸氢化可的松片等药物价格在近年暴涨,导致患者难以负担。
这类药物往往是重症患者的“救命药”,如肺癌靶向药奥希替尼、白血病药物格列卫等,价格动辄数万元一盒。若通过国家谈判、集中采购或仿制药替代等方式降价,可直接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升生活质量。
2025年安徽省药品价格整治中,部分高价注射液(如血塞通注射液)因挂网价虚高被禁用,同类药物价格差距高达十倍,凸显降价空间。
2. 中药材及中成药

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波动剧烈,部分品种涨幅达数倍甚至十倍。例如,白术从每公斤20元涨至180元,酸枣仁从每公斤几十元涨至700元,导致中药处方费用激增(如一副14天的中药费用可达2300元)。
许多中药材不在医保目录内,或医保报销比例低。
中医药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对慢性病调理、亚健康人群意义重大。价格暴涨导致患者被迫放弃治疗或选择低效替代品,直接影响疗效。
需遏制资本囤积炒作,建立中药材种植溯源和价格监测体系,推广“平替药材”使用(如用合欢皮替代酸枣仁)。


3. 慢性病常用药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需长期用药,部分药物(如胰岛素类似物、新型降糖药)虽纳入医保,但乙类自付比例较高;
而部分进口药或新型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价格仍居高不下。
中国慢性病患者超4亿,长期用药的经济压力可能导致患者断药或剂量不足,进而引发并发症。
例如,缬沙坦片等降压药在安徽因价格虚高被禁用,同类药物价格差异显著。


医保谈判后,部分胰岛素价格降幅超50%,但仍有患者因自付比例负担较重,需进一步扩大集采范围。
4. 儿科用药与罕见病药物

儿童专用药和罕见病药物(如脊髓性肌萎缩症特效药诺西那生钠)因用量小、研发成本高,价格普遍昂贵且医保覆盖有限。
部分药物虽通过医保谈判降价,但年治疗费用仍高达数十万元。
儿童和罕见病患者群体虽小,但需求刚性极强,高昂药费可能直接导致家庭因病致贫。
推动儿童药研发激励政策,完善罕见病药物多方共付机制(如医保+商保+慈善基金)。
我自己家有一个四岁小男孩,疫情三年怀孕生孩子,这三四年小朋友反反复复经历各种病毒袭击,身体抵抗力差,从小就和各种感冒感染做斗争,家里几乎一整个药箱都是小朋友的药,这些药品都成了日常常备品。。


每年在儿童用药上的开支真的不少,大部分都得自费购买。作为一个有孩子的普通人,真的很希望儿童药品价格可以下降。
5. 家庭常备药与低价药

部分低价药(如维生素B1片、板蓝根颗粒)因利润低被药企弃产,或通过改换包装、规格变相涨价。
例如,维生素B1片价格曾从每片0.1元涨至9.9元,后经整治降至0.99元,但仍高于合理区间。


这类药物是家庭健康的基础保障,价格异常上涨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日常用药可及性。
比如安徽对159种虚高药品禁用,涉及家庭常备药,显示低价药价格监管的必要性。
<hr/>真心希望那些能救命救家庭和保障普通人日常健康的药品可以找到合理合情的「降价路径」:

比如【国家扩大医保覆盖与谈判力度】,将更多高价药纳入医保目录,并通过国家谈判压低价格(如近年PD-1抑制剂大幅降价)。
同时国家相关机构【严厉打击市场炒作与垄断】,对中药材、中成药价格波动加强监测,严惩囤积居奇行为。
另外【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与集采】,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慢性病用药价格,如胰岛素、降压药集采已初见成效。
还可以【优化药品定价机制】,参考国际价格,建立透明化、动态调整的定价体系,避免同药不同价,如血塞通注射液价格差异十倍的问题。
最后作为我们普通人,也应该科学理性用药,不要过度医疗与药物滥用,医生鼓励“平替”与合理用药,医院医生们在给病患开药时,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药品,减少对高价药的依赖。
通过以上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自费负担,尤其是对重症、慢性病和低收入群体的帮助最为直接。


真心希望未来我们普通人都可以实现“用得起药”与“用得上好药”,相信国家,一起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1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首选血糖管理相关的产品,像降糖药、血糖仪等。
毕竟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突破了1.7亿[1],而且其中血糖管理不达标的太多了——在国际顶级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发表的文章显示,在我国自我报告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中,超过35%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标准)控制不达标;如果再算上糖尿病患者血压和血脂的管理,那么全部达标的比例仅为4.4%[2]。


而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占比特别大,2017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有7813万老年糖尿病患者[3]。老一辈受节俭观念影响,对花费总是心存顾虑,可能还有怕疼的心理,所以他们往往抵触规范血糖监测。
血糖控制不佳时每天需多次监测,而试纸和针头的累计使用成本高,所以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依赖模糊的身体感受推测血糖水平;面对单片价格数元的高价降糖药时,部分人擅自调整用药方案,或是隔日服用,或是替换为低价但剂量不足的替代药物,这些直接影响了药物疗效,导致血糖持续失控。而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调查也发现,依从性差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平时血糖控制不佳的主要因素之一[4]。
所以在老年人中,血糖达标率极低,糖尿病足等并发症频发。很多患者因长期未察觉血糖异常,直到脚趾溃烂就医才确诊糖尿病足,最终不得不接受清创和植皮手术。持续高血糖状态还会加速视网膜病变、肾衰竭等并发症发展,并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3]。与“节俭”的观念相反的是,这些患者往往在并发症出现后才被迫接受系统治疗,不仅身体承受更大痛苦,整体医疗费用也成倍增加了。
血糖管理核心:科学用药与精准监测缺一不可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被形象地称为"五驾马车"——饮食控制、运动调节、规范用药、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其中用药与监测环节是维持正常血糖水平非常重要的措施,却往往因为患者健康医师、过分省钱而被忽略,让血糖“妥协”



糖尿病患者用药,切记避开两大致命误区  


误区一:自行减药/停药  
任何药物要发挥作用,都得按时、按剂量服用,才能确保药物在身体里维持一定浓度、发挥药理机制。但很多患者嫌降糖药一片就要好几块钱,会自己隔天吃药、换便宜药,这大大影响了药物剂量和机制的精确性。
以达格列净为例,这类药物是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促进糖分排泄的,需要每天服用固定剂量维持血药浓度。擅自改变用药频率会打破这种平衡:当患者隔日服用时,药物被代谢后不能快速得到补充,可能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
之前我邻居大爷就是这样,自行把达格列净减半服用,也没定时测血糖。有一天突然出现恶心、呼吸急促,被送去医院才发现血糖和酮体值都升高了。
误区二:盲目替换低价药  
一些人自行替换降糖药物,不管是替换药物种类还是不同剂量的同种药物都很危险。不同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差异很大:二甲双胍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发挥作用,而达格列净直接促进尿糖排泄。不同患者适合的药物也不同,有些糖尿病患者合并症多,如果忽略肝肾功能等问题盲目换药,可能导致血糖失控或加重病情。即便相同作用机制的药,不同成分或剂量差异也会导致疗效悬殊。
我姑姑曾默默用某剂量更小、价格更低的降糖药“替代”,结果血糖根本控制不住。因为她下肢破溃带他去医院检查才发现,空腹血糖高于10mmol/L,已经影响了微血管。  
血糖监测:从“痛点”到“解决方案”  

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用药需要可靠的监测数据作为支撑,但很多人都不喜欢传统指尖血的模式,耽误了自己的血糖管理。
比如按规范来说,血糖不稳定的患者每天都要多次采血,但这带来的疼痛感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我爸就老是抱怨手指头被扎成筛子了,我不盯着他就偷偷少测血糖,甚至连着几天不测。


试纸保存情况也会影响检测结果。有些患者即使试纸受潮、暴晒后还是接着用;一般试纸开封后三个月就不建议使用了,很多人也意识不到这一点。但这样的试纸,里面的化学物质活性变了,测出来的血糖值往往和真实值差很多,治疗方案也没法做到精准。在这种不准确的血糖基础上“盲”用药,血糖过高过低都影响健康。
此外,还有数据碎片化的麻烦。只测几次,很难发现夜间低血糖、餐后血糖峰值这些关键情况。很多老人早上测空腹血糖正常,就觉得血糖控制得好,却不知道夜里可能有过低血糖,饭后血糖或许也一直很高。按照这些结果吃药、调整饮食,血糖就会忽高忽低,对心血管、肾脏等都有不利影响。有研究指出,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比长期慢性高血糖更为严重[5]。


不过这些“痛点”现在已经能用动态血糖仪切实改善,避免了由于不规律血糖监测带来的健康风险。我以硅基动感血糖仪为例。
对于怕疼、抗拒频繁穿刺的患者,硅基动感采用无痛敷贴式传感器,往胳膊上轻松一贴,就能开启长达 14 天的持续血糖监测,每 3 分钟自动记录一次数据。这意味着,以往天天都要忍受的指尖穿刺疼痛成为过去式,患者无需再对测血糖这件事心生恐惧。
传统的血糖监测往往难以捕捉到隐匿的血糖波动,而硅基动感血糖仪在数据精准度上表现出色。它能敏锐发现那些藏在暗处的血糖变化,帮患者揪出日常饮食里的 “血糖刺客”。比如通过生成的 24 小时血糖变化曲线,患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糖在一天内的起伏,以此科学调整用药剂量,合理规划每一餐。就拿那些被误以为 “无糖食品” 的食物来说,很多人觉得可以随意吃,然而使用硅基动感血糖仪一监测,会发现吃完血糖升高,原来是其中大量精制碳水化合物在捣乱。动态血糖仪能帮助患者对饮食与血糖有更准确的认知,更好地控制血糖。


另外为了让远方的子女也能随时掌握独居老人的血糖情况。硅基动感血糖仪还具备数据同步功能,能将老人的血糖数据实时发送到子女手机上。我就通过这个功能发现我爸血糖异常升高,问了才知道他因为出门忘带药漏吃了一次,好在发现及时。有了动态血糖仪,子女不在老人身边,也能时刻关注老人健康。
血糖管理其实可以省心又安心

当有降糖药和动态血糖仪的“守护”,糖尿病管理有望变得更简单——按时吃药、规律测血糖就行。但现实中,患者总是会犹豫:药品和动态血糖仪太贵舍不得用,挑选靠谱又担心便宜没好货会踩坑,最终在精打细算中透支了健康。
线下购药的体验往往加深了患者的困扰。当我们走进药店想买一盒降糖药,店员热情推荐搭配维生素、鱼油等保健品,结账时才发现多花了几百元;选购动态血糖仪时,不同药店报价相差悬殊,分不清是不是靠谱设备。耗材价格差异也很大,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成本“飘忽不定”。
不过现在通过线上平台买药就可以做到价格透明、按需购买,使得这些困扰有了更优解。比如京东平台一直都很方便、靠谱。现在打开京东买药,恰逢九周年庆,多盒直降,低至5折,还有慢病专享补贴:叠加满499减100券,一些降糖药多盒装叠加满减券后日均成本大幅降低。
https://xg.zhihu.com/plugin/8241b1e2a26b19ac932cb7f624bdf5c4?BIZ=ECOMMERCE而且京东自营药房资质齐全,还能做到每盒药品均支持扫码验真,打开手机扫描药盒上的追溯码,生产日期、流通环节一目了然,吃安心药,血糖才安心。而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可以开通“周期购”服务,系统会根据用药进度自动补货配送,就不会出现药盒见底才匆忙补货、面临断药风险的情况啦。
此外在京东买医疗器械也有正品保障,让人放心。比如上面说的硅基动感动态血糖仪,京东自营的硅基动感动态血糖仪,扫描设备二维码即可查验官方授权证书,三个月传感器套装日均成本大降,长期使用成本可控。而且和线下可能出现的“耗材刺客”和“捆绑销售”不同,在京东线上耗材价格很透明,也可以选购适合自己的优惠套餐,精准匹配实际需求,避免无效消费多花钱。
别看药店买药好像马上就能拿到更方便,其实京东的物流也能让你吃药不用等,毕竟京东的物流效率确实很给力。全国重点城市支持药品次日达,晚8点前下单,次日午前即可收货,睡一觉药就送到了。如果患者出差、旅游忘带药物了,在高铁上用京东下个单,第二天就能收到药品,出门放松也不耽误健康。
选对渠道,吃药和监测血糖并没有那么贵:现在不管是药品还是血糖仪耗材都能优惠购入。相比之下,如果通过减少测血糖、忽略药品质量来控制开销,一旦后期发生并发症,像糖尿病足清创手术费用、住院费等就会轻易破万,更别提身体受的那些苦。


其实不管是血糖管理还是像药品器械等其他健康需求,可信赖的渠道能让我们丢掉价格焦虑,安心为健康投资。而京东买药通过专项补贴降低药械成本,扫码验真确保产品可靠,次日达物流消除断药风险,让规范管理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现在上京东,搜索“买药周年庆”,用每天的小成本守护健康——与其等到并发症发作追悔莫及,不如从现在开始,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https://xg.zhihu.com/plugin/8241b1e2a26b19ac932cb7f624bdf5c4?BIZ=ECOMMERCE健康从来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那些通过忍受伤害省下的钱,最终可能像高利贷一样以十倍百倍偿还给医院。早早通过靠谱的线上平台助力健康,不要让身体健康在精打细算里打折,此外,除了把钱用在刀刃上,也要注意适当运动、调整饮食。健康管理无捷径,省对钱才能护好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1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真的能这些医疗产品的价格打下来,那首先一定是各种各样的家用医疗器械!!!最常见的比如说血糖仪、血压仪这种日常在家自己测量的,血压计的价格还好,但那种动态血糖仪真的还蛮贵的,动辄价格就上千元,给一些疾病患者带来了不少经济压力。
当然,除了这种健康测量类的医疗器械,我觉得防噎仪、吸鼻器等急救类的医疗器械也很重要,因为健康测量类的可能只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特定患者,但是日常急用类的医疗器械面向的群体更加广泛,而且在关键时刻还可以救命!!


就比如说我去年过年在哥哥家做客时,六岁的小侄子吃糖卡到喉咙里了,憋得话都说不出来,当时我都吓坏了,没想到一颗糖能把小孩憋成这样。哥哥当时也慌了,虽然之前跟着小视频学过海姆立克急救法,但手法不到位一顿操作也没把糖弄出来,幸亏嫂子之前买了防噎仪,给小侄子戴上面罩后一键按压就给取出来了。
海姆立克急救法虽然也很重要,但是我们日常没有实战经历,大多数人在紧急状况下手忙脚乱可能根本没有办法施展出来,而且对待不同的群体海姆立克急救的手法其实也是不同的,如果采用错误的救援手法很容易耽误黄金救援时间,所以我觉得拥有一个全自动的防噎仪就非常重要,自从我侄子遇到这个事,我们全家都很后怕,我也赶快给我家里也备了一个,建议有条件的家庭都可以准备一个,价格也不贵。
一、气道异物梗阻危害极大

气道异物梗阻并非小概率事件,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吞咽异物或者气道异物阻塞而窒息死亡的儿童约3000人[1]对于老人和小孩而言,气道异物梗阻不仅常见,而且发生时间非常短暂,往往5~6分钟就有窒息风险[2]。而气道异物梗阻之所以常常发生在老年人与儿童身上,是因为他们咽喉部的咀嚼和吞咽能力下降,再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吃饭时说说笑笑,就会导致会厌软骨无法及时关闭气道,让食物误入气管。


正常而言,我们咽喉部的食道与气管开口处,有一个灵巧的开关被称为“会厌”,当我们吞咽食物时,咽部受到刺激,会厌就会关闭气道,让食物进入食道。而小孩的会厌器官未发育完全,老年人的气管和食道功能也有些退化,就会导致本应进入食道的食物误入气管,从而阻塞了肺部与外界的交流,进而导致大脑缺氧、引发窒息等[3]。
我们平时说被水呛着了其实就是水误入气管,而我们通过不断咳嗽能将水分排出气管;但如果是果冻、坚果等体积较大的物体,靠我们自身的努力是没有办法将其排出气管的。如果救助不及时,无论异物大小都会对人体产生巨大危害:

  • 窒息风险:当食物较大导致完全阻塞气道,氧气无法进入肺部,可能会导致急性窒息,严重时危及生命。
  • 脑损伤风险:即使最后得到救助恢复呼吸,若不能在黄金四分钟内排除异物,长时间的异物梗阻也会导致脑细胞损伤,出现认知障碍、记忆力衰减等问题。
  • 继发感染:异物较小虽未引发缺氧窒息,但长时间留在气道内也会刺激气道黏膜,引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进而出现肺炎等疾病[4]。
二、气道异物梗阻如何快速施救

我们平时说被水呛着了其实就是水误入气管,而我们通过不断咳嗽能将水分排出气管;但如果是果冻、坚果等体积较大的物体,靠我们自身的努力是没有办法将其排出气管的。如果救助不及时,无论异物大小都会对人体产生巨大危害:
对于异物梗阻,最常见广泛的救助方式就是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协助患者排出异物,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很简单,我们可以把肺部想象成一个吹起来的气球,气道就是气球嘴,气道异物梗阻就好比气球嘴被异物卡住了,我们可以通过按压气球,利用“气球”内部的气体去冲击卡住的异物,从而解除梗阻。


但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并不是万能的,一方面,它对施救者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施救者按压部位和力度都必须到位,而且面对不同的被噎住的对象,救助的方式也不太一样,像婴幼儿一般需要倒起来拍打背部,儿童及成年人则需要从背后抱住然后再施力;另一方面,不当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可能还会导致肋骨或者脏器受损,特别是儿童及老年人骨质脆弱,更容易受到损伤。[5]



另外,虽然我们平时都会跟着小视频学一学海姆立克急救法,但操作起来真的有难度,就像我哥哥一样急起来根本顾不上手放哪里,成功率并不是很高。所以,当亲人或好友出现气管异物梗塞的情况,选择使用防噎仪是更加高效的急救方式。
防噎仪通过气囊面罩与人体内部形成封闭的气道,继而在气道内形成负压气流,从而利用负压“抽吸”异物。与传统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不同,防噎仪无需强力按压腹部,取出异物的时间更短,成功率更高,使用场景也更广泛,即使一个人被噎到也可以迅速、安全取出异物,避免了一个人在家无法请求他人施救的危险。
传统海姆立克急救法防噎仪
工作原理按压胸部排出异物利用负压吸出异物
操作难度需掌握正确手法和力度一键启动,自动施救
安全性易造成肋骨或内脏损伤冲击力度可控,风险极低
成功率依赖施救者经验标准化流程,成功率大幅提升
三、在安全的基础上考虑性价比

自从在我哥家看到防噎仪的急救效果后,我也和嫂子要了链接买了同一品牌的防噎仪,但当时在官网上的价格要比购物平台更贵一些,我自己平时经常在京东买药上买感冒药过敏药啥的,常常有5-50元不等的优惠券掉落,价格相对实惠一些,而且送货速度很快,索性我就直接在京东买药上给家里人买了朔茂海姆立克防噎仪的经典款+便携款两种
便携款更加小巧,才6厘米左右,日常外出旅游甚至吃饭都可以带着,不占地方,非常方便。其实经典款的外观也不大,但重量比便携的更重一些,所以我是两个都买了。当时买的时候有一些优惠券叠加,最终平均下来大概是不到700。我看现在京东买药9周年,优惠力度很大,比我当时买更便宜了。
https://xg.zhihu.com/plugin/0372ab986a80f64878613e404d4beef6?BIZ=ECOMMERCE

  • 双重保障 拉满安全系数
我买的这款防噎仪属于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渝械注准20242140048),大家在购买防噎仪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如果没有医疗器械认证的话可能就是杂牌或者挂名的产品,安全性上需要防范,不要为了图便宜而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防噎仪,这样反而是得不偿失的。不管是药品还是保健品还是医疗器械,凡是和咱们生命健康有关的,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有安全认证的前提下再考虑性价比的问题


除了医疗器械认证这一最基础的安全标准外,防噎仪还有一个独特的小设计,就是通过双向防逆流阀的这样一个单向抽气口,实现“只抽气,不送气”的效果,避免在抽吸的过程中将异物送到气道更深处。
https://xg.zhihu.com/plugin/0372ab986a80f64878613e404d4beef6?BIZ=ECOMMERCE

  • 方便实用 主打一个性价比
这款防噎仪吸引我的一个点还在于它可以一个仪器全家用,和其他防噎仪只给小孩用不同,这个防噎仪针对大人、小孩、老人的面部大小和肌肉情况,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气囊面罩,这样在给不同人群使用时,也可以牢牢贴合面部,形成密闭气道,促进负压抽吸异物。平时我就给仪器上挂着小孩面罩,如果是大人被噎到也可以及时更换不同的气囊面罩,实现一物多用。
日常的话,仪器是一直处于待机状态的,而且还很贴心地设计了防误触开关,避免小孩不当操作影响防噎仪的运转,这样就可以保障无论何时、何人出现意外,只要迅速拿到防噎仪就可以一键按压就取出来异物,非常方便快捷。


虽然我买来也有一段时间了,但现在还没有机会实战一下(当然还是希望不要出现这种机会hhh)。为了预防意外,我事先学习了防噎仪的操作方式,比起海姆立克急救法真的就是傻瓜操作。只需要把面罩紧紧扣在面部,这过程要注意把压舌管要放到舌头上方,然后按下按键,就能直接吸出异物啦!整个过程也就几秒钟的时间,这个钱还是花得很值!



压舌管

而且现在在京东买药也超级划算,在京东APP上搜索“买药周年庆”,就能直达京东买药九周年会场,部分商品低至5折。
https://xg.zhihu.com/plugin/0372ab986a80f64878613e404d4beef6?BIZ=ECOMMERCE

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急救也不仅仅是概率问题,更是准备问题,只有做好准备才能共同守护生命的“黄金4分钟”。
但是很多家庭其实都是预算有限的,特别是老年人。所以真心希望能把这样的动态血糖仪、防噎仪、血压仪等家用医疗器械的价格降下来,能让老年人群体也能用实惠的价格吃一吃技术红利。


对了,在京东买药上买完之后还能免费在京东的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京东互联网医院基本都是三甲医院医生坐诊,所以我也顺便咨询了一下医生对于小孩及老年人如何避免气道异物梗塞,饮食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防患于未然。
1、减少食用果冻、坚果、整颗葡萄、带核水果、糯米制品(如汤圆、年糕)等易导致气道梗阻的食物。老年人可以多食用选择易咀嚼的软烂食物,如蒸鱼、豆腐、炖菜、粥类等。
2、养成安静进食的习惯,吃饭时避免逗笑、哭闹、玩耍或奔跑。
3、进食时要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 15 - 20 次,充分咀嚼后再吞咽。
4、对患有帕金森、中风后遗症的老人要特别关注,因为身体机能等缺陷,他们的吞咽能力较常人更低。

参考文献:
[1]徐一鸣,姚裕忠.气道异物梗阻的自救、互救及预防[J].科学生活,2025,(02):102-103.DOI:10.20197/j.cnki.kxsh.2025.02.018.
[2]黄宏尔.你了解海姆立克急救法吗[J].科学之友,2024,(12):39-40.
[3]马伟金,王乃彪,徐志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正确操作[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4,(12):15.
[4]吴波,李云霄,于刚刚,等.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4,43(08):818-822.
[5]杨佳红,户建华,黄晓梅,等.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法培训在门诊患儿家长中的应用[C]//南京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与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三).广元市中心医院;2022:405-409.
[6]张培书.老人易噎食,正确处理很关键[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0,(04):76.
[7]王晓燕,李俊荣,陈晨.气道异物梗阻患者的急救措施[J].人人健康,2024,(23):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