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29|回复: 5

[分享] 在你的研究领域,有哪些开了挂一样年轻有为的学术新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类似陶哲轩这样的。求详细介绍他们的成就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003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山外的山,说说AI for Science的⭐️[1]

BioMedicine

Marinka, AP @ Harvard Medical SchoolPranav, AP @ Harvard Medical SchoolBrian Hie, AP @ Stanford ChemE/DSAlex Rives, AP @ MIT Bio, BroadHoon Cho, AP @ Yale BioInfo/CSEllen Zhong, AP @ Princeton CSJames Zou, AP @ Stanford BioInfo/CSMo Lotfollahi, AP @ Cambridge, SangerMaria Birbic, AP @ EPFLCharllote Bunne, AP @ EPFLChemistry / Material / Climate / Physics / Math etc

Connor Coley, AP @ MIT ChemEPriya, AP @ MIT EECSMiles Cranmer, AP @ Cambridge Astro/DSRafa, AP @ MIT DMSELu Lu, AP @ Yale Stats/DSGraph Machine Learning[2]

Jiaxuan You, AP @ UIUC CSRex Ying, AP @ Yale CSIndustry里也有一些不错的team

比如Google DeepMind的AlphaFold等很多Team,Genentech的Prescient Design,曾经Meta的ESM和OpenCatalyst, 华为做天气预报的Nature一作也不错,就不展开说啦
<hr/>其实看经历,会发现⭐️大概率PhD, PostDoc就来自那么几个学校 、实验室。比如说CompBio很多来自Bonnie, Baker Lab, Graph很多来自Jure Lab, Single Cell Genomics很多来自Aviv, Weissman, Fabian Lab, 所以名师出高徒诚不我欺。我自身感受是,这些PI不会给具体指导,不是不会,他们基本上也是从⭐️一步步走过来的[3],实在是没空挨个儿抠细节。PI主要是聚人>搞资源>把握方向>宣传[4],组里各位小卷王们在Research上很独立,正好互补、互相成就、不断正向循环[5]。
说说自己

我还不算⭐️,2019年才转行做AI实在有些晚: 组里以前的Jiaxuan, Weihua, Hongyu, Rex, Marinka, 哪个citation不是万儿八千的,我今年才够呛上千。但现在momentum不错,老板们都觉得我还凑活,走走看。我自身感受是,做事儿如果不在顶级平台就会非常tedious & suffering、交流的噪声非常大(这点对于我这种极度厌蠢、还要behave nice的人来说是要命的),所以我非常喜欢和珍惜现在的工作环境和状态,两位导师都多方位的牛:学术、人脉、财富以及格局。组里很多小伙伴也很牛,每个来这儿的人也都是先在之前的平台充分证明了自己



Stanford Duck Syndrome 了解一下,创作自DALLE-3

说说现在带我的两位,从⭐️一路乘风破浪成长为⛰️的导师

Jure每周meet,比较push,但他非常会搞资源、统筹规划大项目。组里elite比例极高[6],举个简单数据,现在14个PhD / PostDoc中有CNS一作(不含共一)的就有4个,还有一两篇新的在投在审,大子刊更是两位数。这在任何一个组都挺少见的,何况是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会议的best paper主要是集中在数据挖掘领域(比如KDD),印象中机器学习三大会的best paper好像没太有。。。Jure本人说话很直接、很“虎”,比如直接说某些Nature paper就是垃圾,比如他从我到的第一天就跟我说,领域内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玩泥巴,而我们是在做最好的东西、定义领域未来的发展。我非常非常喜欢这种自信,离不开其背后的实力[7]。



Jure四十出头,研究方向转过两次,从network到graph,再到ai for science、ml for biology,每次都能在新领域做出极具影响力的工作 :)

Aviv就非常放养,一个是她45岁就上院士了,巅峰时期年均5+CNS通讯,组里也出了10多个HYPSM + Berkeley + Columbia的Professor,啥样的天才她没见过啊。。。做计算的很难拿诺奖,AlphaFold我觉得有机会,但single cell这套基本没戏。Aviv人很nice、supportive、sharp、有input,只不过她忒忙了,我俩估计仨月能 1 on 1 一回,算是很频繁了。。对她来说多几篇少几篇正刊大子刊无所谓的,但少数特定方向她还是挺看重的,比如Foundation Model、Agent,Lab in the Loop etc。其实她现在主要压力是要带着手底下Genentech的几千号科学家推进管线,基本上对我们的期待就是做个很独立的baby PI。所以我日常就是打着她的名号四处摇人,倒是跟PhD期间有点儿像[8]。不同的是,这俩老板的派头更足,斯坦福顶流(AI)以及基因泰克大药厂(Science,Medicine)有钞能力,我们有机会、有能力定义下一代生物医药(比如细胞疗法、基因疗法、mRNA / RNAi)、治愈癌症!



A姐曾经很自豪地跟我说 她没有Google Scholar, Twitter这些,因为学术圈叫这名的就她一个。然后立马就告诉我她PubMed上的Publication是最全的(狗头)。目前A姐有463篇Paper,保守估计CNS及大子刊能占其中20%以上。

总之,舞台足够大,我很期待自己在接下来这几年,到三十岁左右时,会成长到什么样子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一下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PhD期间的导师,Danielle S. Bassett教授, 真·学术女神,一个开了挂而不是看起来像开了挂一样的女人。
先列个时间线:
Dani在2013年秋接受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职位来宾大工作,2016年春拿到终身教职(Associate Professor),现在已经是正教授(Full  Professor)了,而且这三个职位都是带title的那种。一般来说,从Assistant Professor到Associate Professor需要6-7年,而且像UPenn这种学校大部分AP其实是留不下来的。
相关的奖项和称号也是拿到手软:
Erdos Renyi Prize in Network Science June, 2018
Lagrange Prize, in Complex Systems Theory Oct, 2017
Popular Science, Brilliant 10 Sept, 2016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CAREER award Feb, 2016
Distinguished Research Fellow of the Annenberg Public Policy Center Nov, 2015
Harvard Higher Education Leader May, 2015
ONR Young Investigator April, 2015
IEEE EMBS Academic Early Career Achievement Award April, 2015
MacArthur Fellow Sept, 2014
Alfred P. Sloan Research Fellow Jan, 2014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Rising Star” Dec, 2012
其中,Alfred P. Sloan Research Fellow 和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CAREER award是年轻大佬标配,MacArthur Fellow 是开挂大佬认证。
Dani的主要工作集中于利用网络科学的方法研究神经科学,贡献我觉得分为三个方向:

  • 神经科学中的动态网络分析:这个方向的研究承接她博后期间关于网络灵活性的系列研究至今,主要探究学习及一系列认知行为过程中的脑网络动态结构变化,这部分工作是她得MacArthur Fellow的主要原因。
  • 脑网络控制理论分析:这个领域是Dani到宾大后开展的新方向,利用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对脑的认知控制机理进行建模,从而搭建结构与功能网络之间的一个桥梁。初期的一些主要工作是我读博期间完成,后续的研究有几个博士和博后在继续往后做。
  • 网络科学与社会及心理学交叉:这个方向也是各个实验室一直在做的方向,Dani组里这三年做得比以前多一些。Dani这里的出发点是把网络结构当做基础的性质而不仅仅是一种分析工具,去探究网络结构在机理上的成因和影响。
总的来说,Dani在研究中对view和taste的把握非常好,在关键的节点上能抓住节奏,做出有独特贡献的开创性研究。
-----------------------------------------分割线--------------------------------------------------
讲完正经部分,再来点八卦,侧面说明一下“开挂”的含义。

  • 老板和师公是大学同学,博士同学,博后同校,发考题同校,大概是相爱后就没有分开过的那种,就这一条大概就够开挂了吧。
  • 老板在大学之前没在学校上过学,兄弟姐妹十一个人,接受的是麻麻的家庭教育。传统的天主教家庭对女生的期望是当个好家庭主妇,所以老板一开始去念了当地的护理科夜校。后来觉得人生不能如此虚度,与家庭斗争一番后去Penn State读了本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 老板从Assistant到Associate的两年半期间,还生了个娃。本来算着日子刚好寒假分娩,结果因为组会吃了一块曲奇早生了一周,晚上群发邮件让大家放心,休息一个晚上第二天起来给各种人写各种推荐信。
  • MacArthur Fellow是给个人的,老板接受采访表示这个钱还是拿来搞科研好……我博士第四年的奖学金是不用交税的,不知道老板从哪个fellow里出的,一般的各种funding都是要交税的。
  • 老板当年因为要送娃去幼儿园所以带着娃跟我开周会,开场是给娃先总结一下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然后让他在边上学习一下。鉴于老板自己如此操作,在二娃出生的时候,大家一合计给她大娃送的礼物是6-7岁的,虽然他当时只有3岁,不过大家一致表示作为天才的儿子,这点要求是基础要求。
参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nielle_Bassett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siYpAPsAAAAJhttps://complexsystemsupenn.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1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内容和修改一些勘误,感谢大家

<hr/>看了不少答主们的描述,大牛们的年龄和学术周期 学术成果,
私以为周志华符合条件,开挂人生。
73年11月生,今年刚过44岁,南京大学毕业,本硕博,留校任教。

时间轴:
1996年6月,周志华从 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完成本科学业,并留本校读硕
1998年6月,获南京大学硕士学位,用时2年
2000年12月,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用时2.5年
2002年3月,28岁升为南京大学副教授。
2003年,29岁当选「杰青」,同年升教授。
2004年,获 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同年升博导。
2005年,获 教育部 -自然科学一等奖(共两次,与2011年的第二次 均为评分排名第一)
2006年,33岁即当选「长江学者(特聘)」,同年享国务院特殊津贴
-同年, 获 Microsoft青年教授奖
2007年,创建 LAMDA
2010年,任 南京大学「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同年,当选 IET/ IEE Fellow
2012年,当选 IEEE Fellow
-同年,当选 IAPR Fellow
2013年,当选 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ACM杰出科学家,内地高校界首位)
-同年,当选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士
-同年,获 IEEE 杰出青年成就奖
2014年,获13年度 国家三大奖 -自然科学二等奖(评分排名第一)

2016年,再度开挂爆发,
当选 AAAI Fellow,全内地首位,华人第三位,唯一国内土博当选。
也是去年增选AAAI Fellow里,唯一非欧美圈的亚洲科学家
-同年10月,获 IEEE 数据挖掘杰出服务奖
-同年11月,当选 AAAS Fellow
-同年12月,当选 ACM Fellow,也是唯一土博当选
至此,人工智能相关的重要学会,所有Fellow完成大满贯,华人唯一。
-同年,当选 IEEE 数据挖掘大会(ICDM)程序委员会主席,内地首位。

2017年2月,当选 人工智能的顶级会议 AAAI 2019 程序委员会主席
自AAAI在1980年创办以来的首位华人主席!

-同年8月,当选 国际人工智能的顶级会议 IJCAI 2021 程序委员会主席,内地首位!

-同年9月,周志华老师当选 欧洲科学院 外籍院士!!

从成果来看,H-index,计算机领域,世界百强靠前,华人第六。
先后共任16种 SCI (E) 期刊的主编、编委或顾问。
主持攻克国内多项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
「亚洲机器学习会议」的创办人。
国际顶级会议和一线期刊发文200多篇,开挂刷怪一般的产出。
共15次在各国际会议/期刊,获论文/竞赛/报告奖
40多次被邀在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
连续两年担任含金量极高的会议 IJCAI 顾问委员会委员,所有国际会议任委员 共计50余次
<hr/>而且周志华老师能让学生心悦诚服的喊出老师二字,不仅因为他才高八斗,
更因为他会教学生,愿教学生,年纪轻轻的周boss说桃李满天下也不为过,
LAMDA在周的手里,一步步发展为国内ML第一小组的有力竞争者。
不仅他本人牛,手下的人也得益匪浅,一个人稳健地带一个团队飞。

像周志华这种耀眼的天才,已经超越了百年南大的牌子,这种同具 学术实力、教育传承能力 和 品德底线 的不可多得的科学家,无论放在哪个985大学或企业,都应该享受最优秀的科研硬件和足够的敬重。

表达景仰之情~



(附照一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1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高票答案有说邢立达的,我想起这样一件事:
今年泰晤士发表了一份亚洲大学排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排到了中国大陆第12名、亚洲第72名的位置。
即使是本校校友,也都对这个排名感到不可思议,不解北地何德何能,竟然排到这个位置上。作为一所专业型211,比多数综合类985排名还高。
后来大家才发现排名突增的一大原因是:邢立达博士在2016年毕业并留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1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回答2017年写的……
看到新闻不知道该说啥……哎……
——————————以下原答————————
一千一百赞了……
再更几张图吧


盗用一位老师朋友圈的图
前几天邢老师和大刘见面了
送了他一张传说中的“刘慈欣龙”的照片
大刘很开心


照片最右边没收进镜头的人是刘宇昆
科幻圈大名鼎鼎的小刘
二刘印龙(二泉映月?)


最后再来一张刘慈欣卡利尔足迹的图 图源水印
emmmmmm老师们应该不知道我玩知乎 随时侵删
————————分割线————————
卧槽虽然不知道为啥这个回答能1k赞
但是很激动
更新一张图吧


学校宣传栏里的
邢大佬现在已有113篇SCI并得到Science报道
——————————以下原答案————————
地质学圈子里
那当然是我校著名的邢立达大佬
传言他博士未毕业时就有86篇SCI
他做古生物的
这人已经成了一个神话,发SCI如同吃饭喝水拉家常,有人说他开会茶歇间隙随便划拉几个字,过半年就能白纸黑字印成paper
不光是科研,邢大佬做科普也很厉害,有兴趣可以上微博搜搜他
以下是传说,真假有待考证:
邢大佬是古生物教研室的,他以前有一次去我们地院找一位教授办点事,那天那个教授办公室里有两三个过来闲聊的年轻老师,关心下一代嘛,办事的间隙年轻老师就跟邢大佬闲聊:"还是学生?""嗯,博士。""博士辛苦啊,努努力多做些成果,发些有分量的paper,早日毕业。现在有几篇文章啦?"
邢大佬一脸真诚看着他们:"七八十篇吧。""哈,不错,七八……蛤???七八十???博士生???"
想必当时那几个年轻老师一定像看到了外星人
他们惊魂稍定,接着问:“有SCI吗?”
邢大佬:“我说的就是SCI……”
言外之意,非SCI的他都没算上
我估摸着那一屋子老师发过的paper加起来未必有邢大佬发的SCI多
科研不是比拼论文数量,论文也有灌水货,但若是能发近百篇SCI,这个人无论如何都够得上“学术新星”和“开挂”这两条。
几句题外话,他去年还是前年发现了一种新足迹化石,命名为"刘慈欣龙",邢大佬还是个科幻迷
再借个东南大学学医的朋友的图
祝各位博士大佬都年年发文章天天有数据顺利毕业




附上 @居士说 的回答,邢大佬毕业留校以一己之力提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排名……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003115/answer/256110783?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from=singlemess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