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82|回复: 5

[分享] 请问国家实验室包括哪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1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1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据说获批了21家,已经非常多了。但百度百科之类的地方查到的都是错的,那一批次的最终并没有成为国家实验室。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这一轮国家实验室的开端是上海和北京各获批了三个正式的国家实验室、深圳获批了鹏城实验室。随后各地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申请并且获批了更多的国家实验室。
具体有哪些楼上有个老兄总结的比较全面我就不总结了,我主要谈一谈比较出名/争议中的几个国家实验室。
首先 上海第一批的国家实验室比较明确的是张江实验室由上海科技大学和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共同支持下独立运作,这个其实已经被领导布局、规划了很多年了,并且2017年就获批揭牌,也是是最早的一个(我感觉可能没有之一)国家实验室。一开始王曦院士后来李儒新院士做张江实验室的主任,聚焦光子科学等领域,目前据说李院士有一只不小的团队在里面研究EUV光源。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目前算是知名度比较高的,也许是上海目前最出名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里面的主任和部分科研人员都相对公开可查。而且各种八卦也最多,也许是因为第一任领导和search committee找过的潜在新任领导候选者都是香港的大牌教授,不是特别避讳信息的保密。第一任主任离开的时候还有许多媒体报道了这件事,不太清楚为何保密程度会相差这么大。
另外一个临港实验室保密程度又高了很多,之前有过一阵子王以政院士、蒋华良院士和蒲院士一起作为实验室领导的时候,现在孙院士更多的参与了这个实验室的领导 ,蒋院士不用多说,王以政院士似乎也退出了领导层。


不过临港也和上海脑中心目前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和神经所有比较紧密的互动。这其实也让饶毅老师有一定意见,不过可能上海没人在乎。


个人觉得目前科研做的最好、全职/很多时间在岗的大小牛最多、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国家实验室当然是北京的昌平实验室。目前在昌平实验室的官网上清晰可查里面的科研团队有哪些,并且频繁的有各种不错的进展由昌平实验室完成。招聘的年轻人水平目前业内也普遍认为比其他生物医学/脑科学相关的国家实验室高一个档次。
最近上海有一个已经接收了最末通讯Cell文章的小牛已经决定要Move过去昌平实验室了。
鹏城实验室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公开报道,由于资源多钱多 据说三十多个院士已经过去支援了,而且和深圳等各个高校密切合作,增加博士名额。给缺乏博士名额的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提供了重要的博士名额来源。
据说目前这是一盘大棋,未来希望逐步的和中科院有些微妙的联系和区别。不过新成立的研究单位总是有一些问题,有的建设的很好,有的可能已经开始缺钱了。拭目以待后续变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1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国家计委主导批准建立了至少四个国家实验室,当时的认定是比较审慎的: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中科大
  •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中科院近物所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中科院高能所
  •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这是第一类国家实验室,是严肃的、名副其实的老国家实验室,现在虽然有了新的国家实验室体系,有别于它们,但它们的名字还是照旧。由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是首个,故名称中“国家”的位置略有区别。
2003年,科技部准备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于是批准筹建了五个国家实验室。

  •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暨凝聚态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院物理所
  •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大
  • 清华大学信息国家研究中心,清华
  •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北大
  •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
到2006年,科技部决定扩大试点,于是大约十个实验室交了申报方案,但是科技部没有批复,仿佛忘记了这件事,整整十年口惠而实不至。直到2013年,才迟迟批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到2017年,科技部把之前2003年那五个国家实验室,连同新的一个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一起并入一个新项目,全部从国家实验室改称国家研究中心,但是这一政策不知为何似乎遗漏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导致后者一直挂着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之前一直在筹备,筹备完了一直在试点。
这是第二类国家实验室,和第一类同样是时代产物。不过它们现在的名称已经都不叫做国家实验室了,要么是国家研究中心,要么是试点国家实验室。2003年起十年中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科学技术部的政策,真的非常科学,叫人佩服。
今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相较而言就多得多了,可以自行搜索名录。这个体系的建设,总体而言政策比较连贯,持续了几十年。大部分项目依托事业单位,但也有一部分是依托企业单位,包括私营企业单位的。另有一些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刚开始建立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体系时,有一部分从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划出,改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至于后来直接建立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估计有相当一部分不会再公布,就不管了。
这一类其实不算国家实验室,从来没有称过国家实验室,列出来供参考。
今天的一系列中央批准设立的实验室,是近八九年内陆续开始的,本质上是新的一批国家实验室,只要措辞是中央批准设立,那可以推测是由中央科技委对接,不详细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1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四类情况。
一、 1984至1991批的中科大同步辐射、高能所正负电子、原子能院串列加速器、近物所兰州重离子这四个是原国家计委(国家发改委前身)批的,虽然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实验室,但是跟现在科技部的国家实验室是同名同姓的不同东西。
二、 金属所沈阳材料、物理所凝聚态、中科大微尺度、清华信息、北大分子、华科光电、青岛海洋试点7个是有科技部批文的,科技部发布过2016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附件里有获批的国家实验室名单,可以确认这7个确实有科技部批文。但是前6个后来惨遭降级,成为国家研究中心(其实就是大号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见国科发基〔2017〕358号),青岛海洋试点没变。
三、北航航空、南大微结构、上交船舶等9个都是自娱自乐,没有科技部批文,未来应该也不会有。
四、北京昌平、上海张江、深圳鹏城之类的目前没有一个有科技部批文。
总结一下,科技部国家实验室要比肩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在管理体制上会是独立于高校、院所的独立法人,这也是第二类6个惨遭降级、第三类未来也不会获批的原因。青岛海洋因为是独立法人跟其他6个不一样,所以没有降级,并且还要转型为崂山实验室(也就是变成第4类),所以未来的国室会从第4类产生,只不过科技部认为目前还处于建设国家实验室探索阶段,条件不成熟,没有给批文。第4类也不可能全部拿到批文,毕竟美国国家实验室没那么容易比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1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多个省份地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整理。
北京市
5年来,北京市高标准建设中关村、昌平、怀柔三个国家实验室,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展现雏形,培育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涌现出一批世界领先原创科技成果。
上海市
过去5年,上海市3家国家实验室成立运行,新型研发机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分别达到17家、15家。
江苏省
过去5年,江苏省标志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苏州实验室获批建设,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太湖实验室、钟山实验室挂牌运行。
2023年,将全力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支持紫金山、太湖、钟山实验室承担更多战略任务,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载体。
浙江省
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一年,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之江实验室等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10大省实验室和10大省技术创新中心完成布局。
未来5年,支持之江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实验室的重要支撑,引导西湖、甬江、瓯江、东海等省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2027年,建成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6家。
安徽省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5年,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落户安徽,已建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12个。战略科技力量再添新军,深空探测实验室设立运行,合肥先进光源、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获批建设,认知智能、压缩机及系统技术实验室入选全国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
省政府报告提到,五年来,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两大“国之重器”挂牌运作
湖北省
2022年,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汉江实验室实现我省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杂交水稻、作物遗传改良2家重点实验室纳入首批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3年,将推进9家湖北实验室高效运行,争创光谷国家实验室
四川省
1月20日,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提到:5年来,西部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挂牌设立,国家大科学装置达到10个、居全国第3位,建成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4家天府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达到9个。
2023年,四川省将落实国家实验室专项支持政策,争取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四川,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川优化重组,谋划建设第二批天府实验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1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讨论有公开批文的,目前有科技部(委)正式公开批文的只有四个:




上世纪正式获批了3个,本世纪获批筹建了7个,但只有青岛海洋正式获批去掉了筹字,其他6个改为研究中心。至于最近几年试点的,目前都没有公布批文。
所以目前一共只有四个有公开批文的国家实验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