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昆明市发布医药领域集中整治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收费、药品和医用耗材收费、医保基金使用情况以及药品医用耗材设备采购管理使用情况等方面对全市138家医疗机构(市级医院3家、县级医院43家、乡镇卫生院92家)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为: 一是政策执行不到位,40家公立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未经核定自行发放绩效工资;9家公立医疗机构违规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二是医疗收费不规范,54家公立医疗机构扩大范围收费,10家公立医疗机构存在套餐式捆绑收费,8家公立医疗机构分解收费536.26万元,16家公立医疗机构串换医疗服务项目收费218.73万元,1家公立医疗机构骗取医保资金399.38万元。 三是药品、医用耗材及设备采购不规范,52家公立医疗机构在药品、耗材、设备等采购的招投标中存在围标串标、规避招采程序等行为。 四是部分医务人员违反廉洁从业规定,46家公立医疗机构存在职工违规兼职并领取报酬,2家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公款私存214.16万元。 五是内部财务管理混乱,4家公立医疗机构私设账外账,15家公立医疗机构长期拖欠药品、耗材、设备等款项,35家公立医疗机构应缴未缴存量资金1,851.61万元,3家公立医疗机构虚列支出1,079.92万元,9家公立医疗机构长期挂账未清理资金2,164.05万元,9家公立医疗机构应收未收款项465.32万元,16家公立医疗机构未及时申报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及印花税。 近期,多省对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采购开展相关审计工作。 山东省审计了16家公立医院 2022年至2024年6月药品医疗器械采购等情况。审计结果表明,相关医院不断完善药品医疗器械采购使用制度,强化医疗设备使用管理,但在医疗设备和耗材采购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6家医院通过违规设置排他性参数等方式变相指定供应商,招投标程序流于形式,涉及医疗设备采购项目13个、1.76亿元。 二、7家医院接受耗材经销商提供的免费或低价医疗设备后,违规捆绑采购试剂耗材,涉及9596.12万元。 河南省重点审计了省本级和9个市23家公立医院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销使用情况。从审计情况看,相关医院推动“三医”协同治理,不断完善便民就医举措,药品医疗器械采购使用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公立医院不同程度存在重复收费、加价销售药品等问题。 二是部分药品耗材不严格执行采购政策,15家医院线下采购药品耗材,18家医院采购高价非中选品种。 三是部分医院招标采购不合规,9家医院在招标文件中设置排他性条款,18家医院招标采购时应识别未识别投标企业围标等行为,9家医院将应招标项目通过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招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