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举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培训会议,会议透露,检验病理类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已经完成编制,正在征求意见中,预计年内发布。 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推进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编制工作,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工作思路。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经编制印发33批1640项立项指南。
前期文章检验、病理类立项指南最新进展发布后,很多IVD同行私信留言,了解检验类立项指南的具体情况。本期文章,我们详细解读。
检验类立项指南,是医保政策的一次重要调整,有望重塑检验服务格局,对医疗机构、患者及行业发展影响深远。我国检验类医疗服务价格由政府制定收费上限,具体价格水平由各省和有价格管理权限的地市医保局制定。各省之间检验类医疗服务价格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检验类医疗服务价格差异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成本构成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医疗资源丰富,资金投入充足,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和试剂时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入,从而降低单位成本。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有限,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院采购设备和试剂的价格往往较高,导至检验类医疗服务成本增加,价格也就相应较高。其次,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不同,医疗机构的人工成本也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高,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对较高,这会增加检验类医疗服务的成本,进而影响价格。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价格,国家没有统一。而此次立项指南的发布,将打破以往由各地制定价格的历史,最终实现全国价格相对统一。2023年印发的《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中已经明确,项目要素由项目编码、项目名称(中文)、项目名称(英文)、项目内涵、必需耗材、可选耗材、低值耗材分档、基本人力消耗及耗时、技术难度、风险程度、人力资源消耗相对值、计量单位、说明、特殊情况资源消耗调整系数、收费票据分类、会计科目分类、病案首页费用分类等17个要素构成。 其中检验类将1754个实验室诊查项目和64个病理诊断项目按使用的一次性医用耗材、人力消耗及耗时、技术难度、风险程度、人力资源消耗相对值、计量单位及财务归集口径分类等要素进行规范。技术规范中,低值耗材分档从1-8不等,基本人力消耗及时间,从人工和机器两方面进行分类。技术难度从1-100不等,风险等级从1-100不等,风险难度从1-100不等,人力资源消耗相对值从1-94.2不等。所有项目,均可按以上维度进行分类。而这些,就构成了检验类医疗服务价格的基本构成。其次,有三个问题大家比较关注:项目如何规整,是否实行技耗分离,是否不分方法学?项目规整:项目规整是指国家医疗保障局以服务产出为导向,围绕项目名称、服务产出、价格构成等8项核心要素,对现行检验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分类整合,实现价格项目与操作步骤、诊疗部位等技术细节脱钩。它可以终结“同名不同项、同项不同价”的乱象,使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更加规范统一。例如安徽根据立项指南,将原有的173项放射检查类项目整合为26个项目,检验类项目也可通过类似方式进行规整,便于管理和患者理解。山人判断,关于项目规整,极大可能会按专业组+检测平台进行规整。技耗分离收费:技耗分离是指检验项目价格仅包含技术劳务,耗材成本通过“负面清单”进行剥离,医用耗材在“国谈”“集采”等政策设计下价格得到有效管理。过去,多地实施技耗分离收费模式,如河南、江西、内蒙古等地。但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弊端,如难以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增加患者不必要费用负担、管理成本较高等。因此,呼和浩特市医保局于2024年11月27日发布通知,取消部分肾功、心肌酶检验类医疗服务项目的技耗分离收费,恢复至常规收费模式。山人判断,基于检验的特殊性,大概率不会实施技耗分离收费。 不分方法学:不分方法学是指在检验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和收费时,不再以具体的检验方法学来区分和定价,而是基于项目的整体服务产出和成本等因素来确定价格。避免了医疗机构因使用不同检验方法而导至的价格差异和收费混乱,减少了串换项目收费等医保违规行为的发生。例如,过去可能存在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酶循环法)”串换为“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免疫法)”收费的情况,不分方法学后,可有效遏制此类现象。
而技术规范中,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体液检验、临床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检验4个节的项目按不同检验方法分别立项,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2个节的项目未按不同方法区分设立项目。
山人判断,常规检验类项目,大概率会实施不分方法学收费。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各省医保局参考立项指南,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由具有价格管理权限的统筹地区对照全省价格基准,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目前,辽宁、安徽、江西已经着手针对国家文件,进行可行性论证。未来检验项目的定价更加注重技术劳务价值的体现,而非单纯依赖设备和耗材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