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网上搜索“羧基微球标记抗体”,肯定会得到如下答案:
或者,
有时候,会配上漂亮的示意图,如: 这些答案,都在告诉我们,羧基纳米微球,通过共价键与抗体结合,而共价键是最牢固的化学键。 这正确吗?正确! 这有问题吗?有问题! 问题在于,上述的答案只能在理论中成立,而且容易让研发人员在工程实践中走入定向思维的误区。在工程实践中,纳米羧基微球与抗体偶联的过程和产物,远非上述示意图那么简单直接。 最重要的一点是,羧基微球即使在NHS/EDC存在下,依然会有大量抗体以物理吸附的形式与之结合。这是显而易见的,共价结合的前提是两个物质的基团能够足够靠近,这种距离下必然产生物理吸附,甚至比例还不小。我们可以做个实验,即在无NHS/EDC的环境下加入抗体与羧基微球或磁珠进行孵育,所得到的产物也必然产生足够的信号。 微球的均一性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完美的球型和均一的粒径只会存在示意图,和厂家的宣传手册上,像这样: 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微球,都是以非球型存在,而且大小各式各样,毫无章法,像这样: 微球的羧基含量也容易糊住人,让我们产生每个微球都是均一的羧基含量这种错觉。羧基含量是通过单位体积的微球溶液经电位滴定得到的参数,它不是每个微球的参数,而是测定电位时那一群微球所代表的参数。 因此,在工作中,既要有理论的指导,也更要关注实践过程中的现象。在微球的筛选中,得到批间差小、均一性好的原料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