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起调研记录发现,IVD上市企业安旭生物披露了国内市场的开拓情况。以杭州为中心,在深圳、成都等地设立了营销网络,新获得了“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笔”、“多项毒品九合一检测试剂”、“胸痛三联笔”等产品的国内注册证,并且也布局家庭健康管理产品线、线上下互相结合,同时“安旭科”品牌在电商平台销量的稳步增长也意味着C端的顺利开启。 国内市场的良好进度,使得安旭生物的未来充满了期待。2024年安旭营业收入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85%;扣非净利润3789.7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6%。这个成绩在IVD行业一片哀嚎中还是可以拿得出手来。不过一季度,这个趋势还是降到了安旭头上,营收1.15亿,同比下降10.9%;归母净利润3403万,同比下降51.52%;扣非净利润2276万,同比增长。不过根据报告显示,主要系美国加征关税,客户下单观望,营收减少,以及汇兑损益影响。 我们期待半年或整年度的业绩恢复,其90%以上产品销往海外,下半年若外贸环境缓解,那么安旭生物势必在国际市场有所恢复,结合国内市场的提升,将有较大的期待。 未来在哪里? 目前其已拥有九大技术平台,包括生物原料、免疫层析、干式生化、化学发光、精准检测、液态生物芯片、微流控、临床检验仪器和生物制药,产品线涉及毒品检测以及传染病检测产品、慢性病检测、妊娠检测、肿瘤检测、心肌检测、生化检测、过敏原检测产品等八大领域。产品畅销欧美、澳洲、亚洲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关键的一项能力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更新迭代,塑造了及时的市场竞争力,或许这也是能保住市场份额的秘诀,能够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 凭借这些产品优势,若没有关税大战这种影响,安旭生物基本可以稳增长,特别是毒检和传染病检这两块领域。不过其在未来布局上,还是有一些新鲜事物,例如投资并购等方式开拓医疗生物大健康、宠物端检测等。 说到宠物端,目前其拥有快速检测平台、微流控技术平台、LAMP平台、POCT平台、荧光免疫分析平台、干式生化技术平台与血液细胞分析技术平台等七大技术平台,宠物端涉及十余种动物类,涉及的业务有传染性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常规和异常体检、免疫和炎症监测等检测需求,检测项目涵盖百余项,宠物诊断这一块布局,使得安旭实现人医和动保的双重战略,未来有可能成为增长点之一,目前其也成立了泰萌勒子公司,专门做宠物医疗检测项目。 另外,还有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家庭健康管理等,安旭生物也有布局,就这样,ICL、宠物端检测、家庭健康管理等生物大健康的搭建工作已经开展,安旭的未来或者第二增长点的希望就在这里。 战略使然,居安思危。 总之,打造多元产品矩阵,在宠物健康、家庭健康、ICL、医美等大健康战略已在所不辞,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国内国外市场同时开发已然是必然选择。在国际贸易环境和国内调整之际,只有扩大业务空间和跳出“包围圈”,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居安思危。 以家庭健康管理为例,其系列产品涵盖了呼吸道传染疾病检测、妊娠检测、便隐血检测、阴道pH检测产品以及POCT慢病管理平台血糖、血脂慢病管理仪器**一产品等,可满足多样化的居家自检需求。因为POCT的便捷灵活,使得居家健康包括人畜,均有较大的用武之地。 而在慢病板块上,随着全球慢性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慢病管理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议题。而安旭生物的慢病管理板块也正好契合这一趋势,其发布的GluMate就是对这个趋势判断的有力践行。 据悉,该系统构建从居家到临床的慢病监测产品体系,提升总体管理效率,实现从单一到全周期服务转型,能够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慢病综合解决方案,这里也是一个信号标志,即从单纯的IVD产品供应向具有智能化的IVD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 而在ICL板块上,其也提供人乳头瘤病毒、呼吸系统病原体基因检测、传染类病毒检测、泌尿生殖系统病原体基因检测以及优生优育、无创产前筛查等分子诊断项目,助力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检测服务能力,满足广泛的市场需求。目前其拥有杭州、杭州富阳、湖州安吉三大生产基地,可以充分支撑这些业务量的销售。 写在文末 国内生产基地的建设、国内注册证的积极获取,通过“安旭科”品牌线上发力,开启C端市场。这既是对外贸环境的有力回应,也是安旭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不仅如此,人畜居家健康管理、ICL、医美等大健康战略也是必然之路,将大大拓宽其发展空间,不再受发展瓶颈制约。 当然,在这些战略实现之前,还需要细细打磨,从单一IVD产品供应商,向提供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转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依托其九大技术平台,丰富的八大产品线,安旭已有快速更迭产品的能力,单从产品维度上来说,其已经不需再证明,总之打造多元产品矩阵,开发国内外市场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参考资料: 1.公告、研报、相关资讯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